分布式光伏推广最大阻力来自观念和流程
幾名黑人領袖組織了示威遊行,往市政廳出發。
推開「萬華玖樓」一樓大門,映入眼簾是長弧形吧檯,先滿足剛踏入公寓房客與會員的味蕾。他陳述住房面貌必定隨社會演化,共生公寓只是忠實反應對世界的認知,率先推出十年後將發生的住房提案。
閱讀後現代批判思潮,解構他日常既有認知,彷彿戴上全新的鏡片。另一側的休憩區放置盆景植栽,座椅環繞擺放,營造出愉快交談的氛圍。潘信榮說:「一般在外租房,不太可能跟鄰居一起工作或創業。Photo Credit: 潘信榮 當房客開始交流,生活也跟著孵化。」潘信榮回憶從前在外租房,住上一年半載也不認識隔壁房客。
潘信榮以淡定地口吻敘述創業過程,卡關如家常便飯,自稱心臟比較大顆,總有股莫名信念,認為世上沒解決不了問題。「哲學的訓練讓人能質疑表象,從而思考背後邏輯得以洞悉真實,對我後來創業幫助很大。之後我到日本留學,在語言學校的第一堂課,老師點名時,才確認了我的全名的正確日語讀法。
不過有些比賽是把選手的英文姓名轉成的日語近似讀音,選手的姓名則是這些近似音的片假名。我是和一名從事文字工作,而且學過中文的日本筆友見面聊天後,才知道日本人原則上是用「漢音」來讀華人姓名的漢字。由於現在有些韓國人的名字不帶漢字,所以日本媒體用韓文的近似音來稱呼韓國人,可以避開「漢音音讀」的問題。當時我雖然有和幾個日本筆友互通e-mail,不過大家在信中並沒有特別稱呼彼此,所以我不知道現實中的日本人會怎麼稱呼我。
用日語讀漢字時有日語的讀法,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當時的我因為知識不足,所以只能「憑感覺」來選讀音。
例如到英語圈的國家生活,就必須用到英文字的名字。只是名字的讀音必須要調整成日語的讀法後來到日本自助旅行時,有和一名日本筆友見面。之後我到日本留學,在語言學校的第一堂課,老師點名時,才確認了我的全名的正確日語讀法。
這一問,讓我啞口無言。因為翻譯文件的關係,我在日本警察那裡登記的姓名文字是我的中文本名,但是讀音卻是我護照上英文姓名轉成的日語近似音。日本媒體在報導韓國人的名字時,也是使用韓國人護照姓名拼音的近似音或韓文的近似音。日本媒體有時候是用漢音音讀來稱呼台灣選手,用字則是選手的漢字原名。
結果日本的媒體後來在報導韓國人的名字時,就改採用近似韓文原音的讀法。當然,學校裡的中國留學生也都是使用中文原名配上日文的漢音音讀。
例如到英語圈的國家生活,就必須用到英文字的名字。外國人在日本生活時使用的名字該怎麼讀,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喜好。
本來,日本媒體在報導韓國人的事情時,和華人一樣,都是用日文的漢音音讀來讀漢字名字。不過職棒選手在球場用的名字和藝名相當,文字和讀音有品牌形象的考量,不一定會比照一般習慣。日語會話班的老師雖然會用日語稱呼所有的學員,不過會話班的老師是台灣人,所以我在會話班體驗的是「台灣老師用日語稱呼我的姓」。當我看到球場的顯示幕、電視轉播字幕、網路轉播文字資料,或是大會印製的參賽球隊資料手冊上的台灣選手的姓名是怪怪的片假名,就會覺得大會和日本媒體做事太草率。日本人是用日語的「音讀」來讀華人的名字。辦理駕照業務的日本警察看到我的中文姓名時,會用漢音音讀來稱呼我,但是看到登記資料時,會發現我登記的讀音不是漢音音讀。
日語的漢字「音讀」有漢音、吳音、唐音等。在這之前,我在日本辦各種手續時在表格上填的名字讀音,是我以前翻日文字典「憑感覺」選的讀音(還好我沒有選錯音)。
由於那位友人對政治、歷史、棒球有研究,所以就舉了政治人物、歷史人物、棒球選手等實例,向我說明日本人讀華人名字的方法。不過後來有韓國人覺得日本人在日本用日語漢音音讀讀韓國人的名字是侮辱韓國人,於是就告上法院。
那位筆友一見面,就問我該怎麼稱呼。日本是使用漢字的國家,所以有中文名字的人到日本生活時,還是可以使用自己本來的名字。
例如2000年時,有台灣的旅日職棒選手在球場上是用漢字姓名配上護照英文姓名的日語近似讀音。現在在日本的韓國留學生的姓名讀法幾乎都是他們護照姓名拼音的近似音或韓文的近似音。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雖然日本人習慣上是用漢音音讀來讀華人的名字,而且在日本生活的華人也多半接受這種習慣,但是也有例外。(香港的情形比較特別,日本的媒體在報導香港名人的消息時,多半是用日語來發粵語的姓和英文名字的近似音。
後來我進了日本的大學,和其他台灣留學生交流時,也得知大家都理所當然使用中文原名,讀音就是用日文的漢音音讀。台灣的棒球代表隊到日本比賽時,日本媒體稱呼台灣選手的方式並沒有統一。
我去的日語會話班的老師因為上課方式的需要,有確認班上學員的姓。當時台日之間的駕照沒有互相承認,在台灣有駕照的人如果要取得日本駕照,要準備相關證件的翻譯文件,然後還要補考交通規則和路考。
到國外生活,必須要用當地語文可以表達的名字。不但日本警察會迷惘,我自己也覺得不太自在。
不過有些比賽是把選手的英文姓名轉成的日語近似讀音,選手的姓名則是這些近似音的片假名。因為我真的不知道現實中的日本人是怎麼稱呼朋友。例如台灣人的名字的國語、台語、客語的讀法都不一樣,大家早就習慣了。我是和一名從事文字工作,而且學過中文的日本筆友見面聊天後,才知道日本人原則上是用「漢音」來讀華人姓名的漢字。
當時是網際網路的黎明期,網路上的資訊非常少,所以我只能去圖書館或書店翻日文字典。但是我去考日本駕照時,狀況就有變。
班上的台灣、香港、中國的留學生們也都理所當然地接受漢音音讀的名字。一翻字典,就發現日文漢字的讀音不只一種。
我剛開始學日文的時候,就很好奇自己的名字用日語該怎麼讀。選手下班後使用的名字,也未必和球場上的名字相同。